01 消化不良引起的疼痛
消化不良引起的疼痛是人体发出的最重要的信号,它是脱水的表征,是身体缺水的信号,在年轻人群或中老年人群中都有可能发生,当前的所有重大疾病几乎都可以追溯到慢性、持久、不断加重的脱水。
消化不良引起的疼痛,即由胃炎、十二指肠炎和胃灼热引起的疼痛,只需要增加饮水量就可以得到治疗。耶鲁大学爱德华▪斯彼若教授的研究表明:12%的消化不良患者六年后会患上十二指肠溃疡,十年后这一概率会增加到30%,二十七年后增加到40%,消化不良引起的疼痛不可小视。
实验表明,当我们喝下一杯水时,水立刻到达肠道,并被吸收。但是,一个半小时后,大致等量的水才能通过黏膜的腺体层分泌到胃里,水从底层渗出进入胃,为消化食物做准备,消化固体食物需要很多水,有了水,胃酸才能分泌道食物上,分解食物的酶才能被激活,食物才能分解成均匀的微粒状流体,进入肠道,进入下一步消化过程。所以,饭前饮一杯水,为消化食物做足准备。 |
02 溃疡
有人说溃疡是感染造成的,其实所谓的造成溃疡的各种曲线形细菌只是人体的共生物,天生就住在肠道中。脱水直接抑制了免疫系统,它们才有机会占据上风。我们健康时,肠道细菌与我们共生共长,为身体制造大多数不可或缺的维生素。
如果左腹下方出现肠炎性疼痛,首先应该把它视为身体缺水的另一种信号,这种疼痛往往与便秘有关,是持续缺水造成的。
大肠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吸收大便中的水分,以免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失去太多水,必须有一定量的水排便才能顺畅。在脱水状态下,食物残渣的含水量自然小于正常含水量,由于食物残渣蠕动的速度减缓,大肠就得加强吸收挤压作用,大肠中的固体残渣最后一点水分也被吸走,因此,便秘不畅是脱水的并发症,如果摄入较多食物,输送到大肠的固体废物就会增加,加重排便负担。04 食管裂孔疝
人们经常遇到一种典型的消化不良性疼痛,医生把这种疼痛诊断为食管裂孔疝,是胃的上部通过横膈膜间隙(食道间隙)进入胸腔造成的,它是一种错位现象。一部分胃在胸腔中,食物消化就令人非常痛苦,胃酸很容易上涌,接触到没有保护的食管壁,引起胃灼热。
在食物消化过程中,胃的上半部分是封闭的,食物不会向上进入食道。正常的肠道收缩是向下的,从口腔到直肠。消化系统有两道阀门,可以阻止食物反流,一道是位于食道和胃壁相交处,只在食物进入胃时才会打开;另一个弯道阀门位于横膈膜间隙与胃的连接处,每当进食时,弯道阀门会同时打开,其他时间则是关闭状态,不允许胃容物反向上涌。
消化过程有赖于水,当体内有足够的水时消化过程才会顺畅,胰腺才能制造水溶性碳酸溶液,为接纳肠道上游来的酸性胃容物做准备。在这种理想状态下,幽门就会自动打开,让胃容物顺利进入肠道。
消化不良性疼痛是一种缺水信号,它与体内的慢性脱水或严重脱水密切相关,也可能与身体其他缺水性疼痛并存。
05 风湿性关节炎疼痛
风湿性关节炎疼痛和关节疼痛应该被视为关节的软骨表面缺水,关节炎疼痛是局部缺水的另一种信号。缺盐可能也是一个致病因素。
关节软骨含水量很高。软骨“含的水分”具有润滑作用,由于这种特性,关节在运动时,两个反向重叠的表面才能自由顺畅地滑动。
软骨表面相向滑动时,一些表层细胞会死去,被剥离掉,然后从生长点再长出新细胞代替死去的细胞,生长点位于骨表面两侧,软骨水量充足时摩擦损伤率最低。软骨细胞的再生与“磨损剥离”的比率叫做关节效率指数。
骨髓中得到细胞不断生长,它们通过骨骼系统优先向软骨输送水分,血管扩张使更多水分进入软骨,通过骨骼微小缝隙的部分血管很可能扩张的不够大,细胞依靠血管获得更多水分和养分,但受制于体内的定量配给机制。在这种情况下,除非血液得到稀释,输送更多水分,否则,软骨就会抢夺供给关节囊的血液,以便满足对“血清”的需求。这时,连接所有关节的神经调节分流机制就会发出疼痛信号。